1.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

                  中國建設報社主辦

                  十載春秋耕耘路 海綿城市收獲豐
                  2023-09-28 09:30:04    作者:章林偉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針對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城市病,尤其是城市水少、水臟、水淹等直接影響到城鎮化建設質量和居民美好生活品質的資源環境與災害問題,提出了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之后,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5次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等會議,也都強調要建設海綿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作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主管部門,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會議精神和要求,結合我國古代先人的治水經驗以及新世紀以來學習借鑒國際經驗的工程實踐,2014年組織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今后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轉型過程中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作出了總體部署,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督促指導各地做好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抓好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盡快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示范項目,經驗成熟后及時總結宣傳、有序推進。中央財政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支持了全國30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同時也帶動了各省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歷經“十三五”期間的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形成了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成果經驗,其理念和做法被廣為認可和接受?!笆奈濉逼陂g,在試點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擴大范圍、推廣應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一鼓作氣,吹響了“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號角,在中央財政的繼續支持下,又先后開展了3批60個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自此,海綿城市建設由試點走向示范,逐步成為我國現代城市建設的“標配”。

                  海綿城市的定位

                  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也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矛盾最為突出的地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從1979年的不到20%,發展到當今的65%左右,年均增幅接近1%。在傳統城市建設理念的影響下,城市下墊面過度硬化,城市的“地穿甲”割裂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態系統,改變了原有的自然生態本底和水文特征,切斷了水的自然循環過程,破壞了城市水文徑流特征的原真性(見圖1);同時,城市建設高強度開發、填湖(塘)造地、伐林減綠、忽略或任意調整豎向關系等粗放做法,在加快雨水產匯流的同時,也加大了降雨徑流量和匯流峰值。

                  天然下墊面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自然海綿體,對降雨具有吸納、滲透和滯蓄的“海綿”效應,從而對雨水徑流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產生涵養地下水、維系水生態等功效。當降雨通過下墊面的吸納、滲透、滯蓄等作用達到飽和后,會通過地表徑流自然排泄,即“滿則溢”。以中國北方城市為例,城市開發建設前,在自然地形地貌的下墊面狀況下,70%左右的降雨可以通過自然下墊面滯滲到地下,涵養了本地的水資源和生態,只有20%~30%的雨水形成徑流外排。而城市經過開發建設后,由于建筑、道路、廣場等設施建設導致的下墊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了地表快速徑流,僅有20%~30%的雨水能夠入滲地下,呈現了與自然相反的水文現象,不僅破壞了自然生態本底,也使自然海綿體“地穿甲”而喪失了“海綿效應”,導致所謂的“逢雨必澇、雨后即旱”;同時,也帶來了水生態惡化、水資源緊缺、水環境污染、水澇災害頻發等一系列問題。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種現代城市發展理念。針對上述城市建設的現狀,《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同時要求堅持生態為本、自然循環。充分發揮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對降雨的積存作用,充分發揮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墊面對雨水的滲透作用,充分發揮濕地、水體等對水質的自然凈化作用,努力實現城市水體的自然循環。建設海綿城市是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即灰綠結合、藍綠融合),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模式,有利于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加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理念與方法

                  早在先秦時期中華先賢就發明了梯田,雨水的地表徑流通過人工修建的坎壩或魚鱗池塘,歷經“滲、滯、蓄、用、排”徑流過程,既灌溉了農作物、調蓄了水資源、防止水土流失,又不破壞水的循環和水文規律,很好地解決了人、地、水的關系,是世界上堪稱經典的人類雨水管理方法,相關梯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古人也將此“師法自然”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方式引入了當時的城邑和宅舍建設中。在研究中國先賢治水古法的基礎上,筆者根據自然下墊面對雨水徑流的水文特征及灰綠設施組合的功能要求,為了更好地讓大家理解和把握海綿城市建設的要義,在2014年組織編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指南》時,首次提出了“滲、滯、蓄、凈、用、排”的海綿城市建設方略,現已成為中國式海綿城市建設的“六字箴言”。2015年被寫入《指導意見》: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城市排水只重視“末端治理”而忽略源頭減排的作用、重地上輕地下、碎片化等普遍問題,提出的“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理念。

                  源頭減排是針對當前對城市雨水管控只顧“末端”不管“源頭”的現象提出的。末端治理不僅不利于降雨通過自然下墊面的水文屬性的作用發揮,還會由于源頭建設失控、過度硬化而加大降雨產匯流,使得灰色設施投入和運維費用高企。源頭減排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切碎硬化面積,充分利用自然下墊面的滯滲作用,減少或減緩地表徑流的產生,實現涵養生態環境、積存水資源、凈化初雨污染的過程。從降雨產匯流形成的源頭,改變過去簡單的快排、直排做法,通過豎向控制、微地形設計、園林景觀等非傳統水工技術措施控制地表徑流(見圖2),發揮下墊面“滲、滯、蓄、凈、用、排”的耦合效應。當場地下墊面對雨水徑流達到一定的飽和程度(即海綿吸附飽和后)或設計要求后,使其自然溢流排放至城市的市政排水系統中,以此維系和修復自然水循環,實現雨水徑流及面源污染源頭減排的控制要求,也有利于從源頭解決雨污分流、錯接混接等“鳩占鵲巢”的問題。

                  過程控制強調采用灰綠結合以及現代IT技術在線管控(RTC)手段,通過優化綠、灰設施系統設計與運行管控,對雨水徑流匯集進行控制與調節,延緩或者降低徑流峰值,避免雨水產匯流的“齊步走”,實現灰色設施系統的效能最優、最大化。利用綠色設施滲、滯、蓄對雨水產匯流的滯峰、錯峰、消峰等綜合作用,減緩雨水共排效應,使從不同區域匯集到城市排水管網中的徑流雨水不再同步集中泄流,而是有先有后、參差不齊、“細水長流”地匯流到排水系統中,從而降低排水系統的收排壓力。依靠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智慧管控手段,實現灰綠耦合系統運行效能的最大化。

                  系統治理要從生態系統、水系統、設施系統、管控系統等多維度去解決系統碎片化的問題。一是要從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上來考慮,避免生態系統的碎片化。水是重要的生態環境載體,治水絕不能“就水論水”,要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思想,充分發揮“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地理下墊面對降雨徑流的積存、滲透、凈化作用。二是要建立完整的水系統觀。水環境問題的表象在水上,但問題的根源在岸上,事是人為。應充分考慮水體的岸上岸下、上下游、左右岸水環境治理和維護的聯動效應。三是要以水環境目標為導向,建立完整的污染治理設施系統。構建從產匯流源頭及污染物排口,到管網、處理廠(站)、受納水體“源-網-廠-河”的完整系統。對城市雨洪管理,也要構建從源頭減排設施(微排水系統)、市政排水管渠(小排水系統)到排澇除險系統(大排水系統),與城市外洪防治系統有機銜接的完整體系。四是要構建完整的“規、建、運、管”管控系統??茖W編制規劃。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水等相關專項規劃時,要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其剛性控制指標;在劃定城市藍線時,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空間格局,建立區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確區域排放總量,不得違規超排。嚴格實施規劃。將建筑與小區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藍線劃定與保護等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保持雨水徑流特征在城市開發建設前后大體一致。在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等環節,要將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作為重點審查內容;在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寫明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的落實情況,提交備案機關。五是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完善的運維管理制度,避免管理碎片化、責任主體不落實。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如果管理不到位,建設再好的設施系統,也難以發揮效能。

                  中國海綿城市建設歷經十年實踐,其理念不僅在國內得到廣泛認知和推廣,也被國際同行高度關注和認可,已成為現代城市建設的中國范例。

                  章林偉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會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城鎮水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長期從事城鎮水務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與管理;熟悉城鎮供水、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排水防澇、黑臭水體治理、城市水環境治理與修復、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發展現狀及政策機制;提出了“滲、滯、蓄、凈、用、排”和“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海綿城市建設方法與實施路徑。


                  網友評論
                  ? Top 午夜久色视频在线播放_午夜福利久久久久_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_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