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

                  中國建設報社主辦

                  以用促保 不斷提升城市神韻魅力
                  2023-10-18 21:48:57    作者:近安

                  “?!迸c“用”是歷史文化保護的一體兩面,需要在傳統與現實中找到一種平衡,既要尊重歷史,又要兼顧實際;既要傳承文化,又要改善民生;既要保持建筑特色,又要與時俱進,實現靜態歷史與活態生活有機結合,從而豐富城市特色和內涵,推動城鄉建設更高質量發展。

                  建章立制筑牢保護利用根基

                  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將莆田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至此,莆田市自2018年啟動的名城申報之旅圓滿到站,成為全國第142座、福建省第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莆田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除了自身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亦離不開相關制度的保障。在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過程中,莆田市委、市政府構建了“市委市政府統籌協調+市行業主管部門行政科室業務指導+市級參公事業單位技術支撐+市屬國企平臺服務+區級政府具體落實”的“五方”聯動工作機制。此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增設歷史風貌保護管理科,負責牽頭統籌協調全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的保護、管理、規劃、傳承、利用等工作;下屬參公事業單位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站加掛“莆田市城鄉建筑風貌保護服務中心”牌子,承擔全市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筑保護管理等相關事務性、輔助性、服務性工作。市文旅局增設文物科,市、縣區均成立文物保護中心,共同負責文物保護監督管理工作;成立莆田市文物保護協會和區級文物保護協會。市屬國企成立全資子公司莆田市古民居保護開發責任有限公司,負責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國有古民居等歷史文化遺產。

                  值得注意的是,莆田市尤其注重在城市更新中防止歷史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的問題,先后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研究制定莆田市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莆田市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技術導則,進一步規范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修繕利用等行為,不斷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的規章制度。

                  以人為本 營造良好人居環境

                  歷史文化保護要立足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補足公共配套設施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將歷史文化融入人們日常生活,讓城鄉歷史文化能夠在百姓的市井生活中“活”下來。

                  河南省要求各市、縣在修繕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傳統村落時,要調研論證、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統籌發展和安全,采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增加公共開放空間,補足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提升居住條件,彰顯地域特色。

                  廣州則在歷史文化保護過程中,注重以歷史文化為紐帶營造良好人居環境。一是修復歷史環境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在荔灣區恩寧路項目改造中注重修復活化老街區、老建筑,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傳統建筑修舊如舊,繪就一幅充滿嶺南風情的旖旎畫卷。同時,為1263戶原住民提供房屋置換修繕服務,新增9000平方米公共活動空間。修復恩寧涌生態環境,建設智慧消防設施,達到“環境提升,文脈傳承,功能轉變,老城新生”的效果,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被選為全國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示范案例。二是整合閑置資源補足公共服務短板。將誠志堂貨倉舊址保護活化為太古新蕾幼兒園,倉庫建筑用作幼兒學習生活空間,內院和屋頂天臺充分利用作為戶外活動空間,揚空間特色之長、補社區公共服務之短,極大改善建筑的生存狀態。

                  活化利用 撬動產業轉型升級

                  歷史文化保護不是靜態片面的,需要深入發掘歷史文化遺產內涵,積極探索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和諧共生關系,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活化”再利用能有效激發產業活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河南省要求各市、縣立足實際,通過加建、改建和添加設施等方式使城鄉歷史文化資源適應現代生產生活需要。通過引進新業態,推進活化利用、以用促保,不讓歷史文化資源修而未用、隨意閑置;保護開發傳統村落,促進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要求各級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負責將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等歷史文化資源作為重要景點納入區域旅游,將傳統村落旅游與其所依托的地方風土資源充分結合,構建融入生產生活的歷史文化展示線路、廊道和網絡。

                  莆田市則將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引入文化業態,深度融合非遺傳承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進一步留住老莆田的鄉愁記憶。通過實施各類文物建筑、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項目,創新推進“歷史文化遺產+”融合,最大限度釋放歷史文化遺產的社會、文化和教育價值。2021年起,充分利用福建省傳統村落建筑海峽租養平臺,鼓勵群眾在平臺發布歷史風貌建筑租養信息,促進歷史風貌建筑的活化利用,已完成近30個村莊內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上線省傳統建筑海峽租養平臺,通過“輕租重修”“以用為養”,為老屋注入新生命。

                  廣州第二棉紡廠舊址(T.I.T智慧園)通過國資地塊與重大項目相結合的契機,大力推進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圍繞“產城融合、文化傳承、生態宜居”的要求,注重延續城市文脈,盤活歷史文化資源。園區入駐企業近50家,孵化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如3D視覺軟硬件產品研發企業跨維智能等科技互聯網“小巨人”企業,入園后借助園區平臺,于2021年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重獲新生;國家“千人計劃”創業公司小雞快跑,入駐園區后年度營收1.6億元。眾多企業以進駐園區為原點開始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廣州經濟增長發展的新引擎。



                  網友評論
                  ? Top 午夜久色视频在线播放_午夜福利久久久久_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_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不卡